新疆经济报:我区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在网上蔓延
发布时间:2013-10-10 18:29:56   发布人:

(新疆经济报讯)网络连接世界,信息沟通未来。当网络的触角延伸到天山南北的角角落落时,远离海洋的新疆人发现新疆并不偏远,世界并不陌生。然而,就在新疆借助信息化力促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在新疆各族人民充分享受网络便捷的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却在网上宣扬宗教极端思想。毒害人民心灵的异端邪说一旦进入无界限的网络空间,很容易像毒草一样迅速蔓延。

新疆有着特殊的区情,网上传播宣扬宗教极端思想无疑是破坏力最大的“网络污染”。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打击非法宗教活动、查缴非法宗教出版物、防范封堵非法宗教网络传播为重点的“三非”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大力消除各种宗教极端思想。

6月26日至8月31日,自治区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雷霆出击,共核查网上线索900余条,落查470余人。其中,查处涉及传播涉稳谣言类256人,传播宗教极端思想139人。行政拘留94人,刑事拘留16人,教育训诫164人。不法分子何以热衷在网络上传播宣扬宗教极端思想?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制作、传播此类内容者应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9月22日至9月29日,记者奔赴喀什、和田、吐鲁番等地采访了几起典型案件,并专访了相关专家。

一人上传,万人下载

9月25日,洛浦县看守所内,20岁的阿某深思不语。

他后悔,不该从网上下载那么多夹杂有反动思想的系列电子书,更不该将这些置于百度网盘的个人空间,并邀请广大网友下载观看。

阿某在和田县伊斯拉木阿瓦提乡西仿村长大,西仿村地处沙漠边缘,当地人靠种地获取的收入很少。阿某的父母日益年迈,哥哥又有残疾,2011年阿某跟随一位老板到广州市卖烤肉。外出务工,让阿某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充实多了,他在8个月的时间里获得务工收入1.3万元,不仅偿还了家里盖房子的欠款,还花了500元买了一部手机,开始学习上网。

“我每个月的话费在上百元,可以用800兆的流量,最喜欢上论坛。”阿某说。阿某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因一机在手,回到家中的他从未感到过寂寞。

去年年底,阿某在广州市卖烤肉期间,用手机通过邻居店的无线网络热点进入了一个网站,访问了别人发布的链接,并下载了2G容量的违法电子书到自己百度网盘上的个人空间。“最近我整理了一些关于伊斯兰教方面的电子书,请大家下载看一看。”阿某在一个网站上贴出自己的网址并留言。

今年5月,有人访问阿某发布的链接并留言:你上传的那些电子书是zip格式,下载后打不开,有密码。阿某看到留言后,便用其他格式上传了535份文件,其中529份为书籍,书籍中含有法律法规禁止传阅的内容。

“传播速度很快,从犯罪嫌疑人上传文件的5月6日,到我们发现线索并迅速侦破的7月18日,这些文件的浏览次数达32971次,保存次数607次,下载次数达15515次。”和田县公安局办案民警吉力力·加拉力丁告诉记者。

喀什市看守所关押的犯罪嫌疑人阿某杜,在传播宗教极端思想上更是煞费苦心。他是喀什市佰什克然木乡汗尼欧依村小学教师,每天放学回家后,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网。直到公安民警拘留他那一天,他的妻子和同事才知道,原来他每天晚上加班不是备课,而是利用互联网制作、传播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和暴力犯罪的反动视频。

阿某杜和妻子都是教师,夫妻俩月收入7000多元,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抗震安居房后,阿某杜买了台式电脑和手提电脑,过上了寸步不离网络的生活。从2010年8月开始,阿某杜对制作网页产生了兴趣,他想自学网页制作,然后通过经营网站赚钱。今年4月,他制作了3个网页,其中一个是维语宗教内容的页面。

通过视频软件,阿某杜将包含宗教极端思想内容的视频编辑成视频软件,将这些软件的题目更改后,上传到自己的空间并发布至111个QQ群内。办案民警买合木提·买买提介绍:“这些内容像病毒一样,不到一天时间,被传播了上万次。”

据和田警方和喀什警方透露,阿某和阿某杜的行为,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罪,两名嫌疑人已被批捕,案件处于审查起诉阶段。新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徐淳认为,阿某杜的行为主观上较为明确,情节严重,上传内容涉及宗教极端思想,而且浏览、下载量较大,应定性为煽动分裂国家安全罪。根据《刑法》相关条款,犯罪嫌疑人一般可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判处15年有期徒刑。

无知好奇 贻害终身

记者与和田的阿某、喀什的阿某杜交谈时,发现他们表达最多的意思是“好奇心驱使”、“不知道会这么严重”。此时,再提到亲人,流露出来的是无尽的悔意。

阿某一脸无辜地说,他从网上下载了500多份电子书,仅仅只看了一份名为《西仁布拉克》的书,然后就把500多份电子书全部上传到空间里了。办案民警解释,《西仁布拉克》是一位印度作家写的书,不属于禁书,但其他一些书就很反动了。

“看的人越多,危害越大,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少年。”喀什市民警祖日东·托乎提说出了网上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性。他说,青少年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到谣言和煽动性言论的蛊惑、影响。一名好端端的青少年如果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太多,很容易沦为分裂分子的工具。

在伽师县,记者采访了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某,他还是一名梦想着到北京或南京上大学的高中生。从他清澈纯真的眼神里,让人对宗教极端思想给网络造成的污染心生愤恨。

鉴于犯罪嫌疑人系在校学生,宗教意识淡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成型,属于初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伽师县公安局对依某作出治安拘留10天不执行的处罚,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处理。

依某承认,近两年他对电脑技术很感兴趣,经常到朋友父亲开的电脑维修部上网。今年6月,依某从互联网上搜集有关宗教电子书籍,并将其他网民百度网盘上分享的宗教书籍文件下载到电脑硬盘内保存,同时分享到自己的百度空间,其存储在网盘内的各类文件量达100G,文件中还包括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煽动暴恐犯罪活动等内容。

有了这些文件,依某觉得传给别人更好玩,他把文件传给了本地及外地几名网友。案发后他交代,他在网上搜集、传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和周边朋友的宗教意识,至于下载和上传的文件,他只看了一眼目录,没有时间看内容。

“都怪我平时和儿子沟通太少,又不会电脑。他要是在家上网,我看到后肯定会制止。”依某的父亲对记者说。他还向社会呼吁,现在网上的各种不良内容太多,对青少年毒害太大,群众应该坚决反对,发现后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

前不久,被拘留10天的艾某已经回到了自己的村子,过起了正常的生活。谈起自己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他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我真后悔,都是当时听到了一些谣言,觉得很好奇,便编写了信息发到网上。”

“6·26”暴力恐怖案件发生后,家住鄯善县鲁克沁镇阿曼夏村的艾某不知事实真相,仅凭社会上一些谣言,便上网发布消息称:“吐鲁番鲁克沁今早50名圣战者对鲁克沁派出所、政府、巡警大队进行了攻击,杀死了20多名警察、4名巡警……”可能看到群里人都好奇地打听,他又虚构道:“我是吐鲁番人,昨天七八十名圣战战士进行了圣战,杀死了100多个人……也杀掉了理发店的20多个妇女。”

对于犯罪嫌疑人供称的“无知”和“好奇心”,新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徐淳解释,这牵涉到主观上的罪与非罪问题,还牵涉到此罪与彼罪的问题。行为人是未成年人时,其辨别能力较差,如果主观目的是为了培养自己和朋友的宗教意识,可另当别论;如果主观目的是为了分裂国家,便构成了危害国家安全罪。未成年人涉嫌违反煽动分裂国家罪的,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教育为主”、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可免予处罚,但这并不代表不追究责任。

行为人是成年人时,如何进行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不是依据其自称“不知道法律”,而是根据其年龄、生活经验、社会公众认识标准等因素来判断。总之,法律是公正的,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会得到应有的处罚。

严厉打击 广泛教育

2012年11月,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在工作中发现,“世维会”下属“荷兰维吾尔协会”宗教事务负责人侯赛因·塔加力伙同境内人员,将其博客内57个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的音视频、电子书,通过百度网盘平台创建了两个用户,不定期向疆内外网民提供浏览、下载和转存。截至今年5月3日,共浏览30余万次,下载15万余次,转存近一万次。

今年7月25日至今,网民“斯热吉丁”在其百度网盘空间内上传境外暴恐组织发布的音视频以及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的音频、宗教书籍等文件近千个,并将其全部设置为分享内容。目前,该账户内文件共计被下载16000余次,保存800余次,浏览12000余次。

“三股势力”利用网络、借助宗教搞分裂活动的气焰越来越嚣张,严厉打击网上传播宣扬宗教极端思想,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

在喀什地区,卖二手手机的商贩必须要公安部门备案,因为有些不法分子为了通过网络宣扬宗教极端思想,把非法宗教内容植入二手手机,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污染。

在和田地区,警方加大了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一些网吧老板受利益驱使,对上网人员把关不严,不法分子拿着别人的身份证登记上网,在网上传播宗教极端思想。

在鄯善县,警方关闭了管理存在问题的网吧,杜绝宗教极端思想通过公共场所的电脑传播。

对于不法分子利用手机黑卡上网的情况,各地公安部门正同网络运营商协商,取缔一次性卡片,严格按照身份证实名办卡。

利用网络传播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已呈现出多发性、多样性、隐蔽性特征。“别看只是几本书,但上传到网上后对人的思想影响很大,比现实中的一些案件危害要大得多。”和田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大队长姬应敏对记者说。现实中,查处一个地下讲经点只有几人或十几人,而通过网络会覆盖到更多的人。

记者注意到,南疆三地州经济虽相对落后,农村电脑用户不足10%,装宽带的电脑用户更少,但大约60%的年轻人都有手机,而现在的手机都能上网。网络走进了广大群众的生活,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盗取他人网址、账号等手段,趁机上传宗教极端思想,这给有关部门查处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传播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的犯罪嫌疑人中,除了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的是受利益驱动,希望通过飙升的点击率赚钱;有的属于有前科人员,或者对单位、社会和周围人不满,抱着唯恐天下不乱的目的传播非法内容,大肆污染网络。

多地办案民警称,消除网络宣扬宗教极端思想,仅靠公安部门的力量显然不够,全社会要防范网络非法内容的侵蚀,学校、家长、网吧、网络运营商、手机销售商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要联动起来,共同与网络犯罪分子作斗争。

新疆大学法学院讲师艾尔肯·沙木沙克告诉记者,他每天都关注维语网站,确实看到了不少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的内容,这些内容或宗教色彩浓郁,或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重新评价,或公开煽动暴恐犯罪活动。“7·5”事件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情况有所好转。他认为,除了严厉打击网上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外,要通过组织专家、宗教界人士讨论一些有社会价值的问题,或通过网民互动方式来让大家认识与社会相悖的问题,让广大网民弄清真相,辨明是非。

“维吾尔语网站在国内属第二大语种网站,应让科普、双语、饮食、文学、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内容来丰富充实网站,丰富青少年的网络生活。还有,在普法教育上不能缺位,各县市司法机构要与学校紧密联系,通过多种方式来普及怎样健康上网、防范非法宗教内容等方面知识。”艾尔肯·沙木沙克说。